《別慌,我能聽見吐槽大會》[別慌,我能聽見吐槽大會] - 第8章(2)

脈有陰陽者,何謂也?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大學時,陳慶他們學脈象的時候,都會學到28脈象。

什麼浮脈、遲脈、沉脈、虛脈等等,其實概括起來就是陰陽脈。

那什麼是陰陽脈?

正常人的脈象我們稱之為平脈,比平脈有餘的是陽脈,意思是正氣足。

比平脈不足的是陰脈,意思是邪氣勝過正氣。

當有陽脈的人生了病,基本無大礙,因為自身正氣足,這些病可以慢慢自愈,當然,要是想快點好,那就需要中醫介入治療。

當有陰脈的人生了病,那就要出問題了,這個時候自身正氣不足,本身就虛弱,邪氣入侵後,正氣慢慢衰弱,久之不愈就會有生命危險。

從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來,正氣對於人來說有多麼重要。

而正氣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陽氣,可能說到陽氣,就會有人以為是玄幻小說。

那換個概念,陽氣也是動能,我們在活動的時候,身體會發熱,這種熱氣就是陽氣的一種形式。

所以,平時多活動對身體有好處,理論依據其實就是源自中醫。

不僅如此,陰陽脈的概念還可以延伸到患者是否康復之中。

倘若一個陰脈患者患病,在經過一番治療後,陰脈轉為陽脈,那就表示他的病基本上好的差不多了。

看,《傷寒雜病論》僅僅是開篇第一句話,就概括了無數知識點,化繁為簡到這種地步,可以想像著成此書的人,醫術該有多厲害。

陳慶有時候也在網上看到一些人評價中醫,說中醫之所以落後被取代,就是因為它不能與時俱進,創新不足,所以無法融入現代醫學體系之中。

一開始陳慶也覺得有點道理,但細細品來卻覺得不太對勁。

如果創新出來的中醫真的比古時候的中醫厲害,那為什麼現在的中醫所著的醫書,反倒還不如古人呢?

《傷寒雜病論》用了一兩千年,到今天仍然有用,這個智慧難道不是超越時空的嗎?

它落後?

還是說,我們根本沒有弄懂古人的智慧?

看了一天書的陳慶,閑暇之餘也在電腦上登錄了一個叫做龍醫之家的論壇網站。

這個網站醫生網站,或者說是一個中醫網站。

因為在這裡討論的人,身份幾乎都是中醫。

還有一些則是學中西醫結合的醫生,因為本身對中醫興趣更大,所以經常在這個論壇出沒。

陳慶在這個論壇只能算是一個萌新,從來沒怎麼發過言,一直潛水看大佬們討論。

【半路出家學中醫,治好了家人的鼻炎!】

【各位有學中醫的方法嗎,黃帝內經看得我頭疼】

【這是我學中醫的醫點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學習!】

【求助!我爸高血壓,各位大佬有什麼方子可以治療?】

【聽說郭白家老先生近日會到江夏進行座談演講!】

嗯?

豫州十大名醫之首的郭白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