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晉撿到一隻戰神》[大晉撿到一隻戰神] - 第二章 牢之縱兵踏青苗(新書求支持)

「寄奴,累了吧,等我把這塊雜草都清理乾淨,就把錢給你!」一橫眉飛起的大漢,生的是虎背熊腰,長手過膝,一聲大吼,好似山川都能為之變色。
劉裕活動活動筋骨,轉頭笑道:「憑之,你也太客氣了,說好是來幫忙的,不用給錢。」
「我看雀兒湖那邊已經長了不少蘆葦盪,等到你們這邊的活幹完了,我就去架條船,打蘆葦去!」
「寄奴,去收蘆葦,恐怕要過橋吧,花費不少,你可小心着些!」
在劉寄奴的身旁,一位壯漢一直彎腰幹活,他性情沉毅,只因為是個天生的豁嘴,話一多就容易流口水,於是便很少說話,但只要他一開口,便是金玉良言。
檀憑之和魏詠之兩人都是南渡的北人,來到京口這個著名的僑置郡縣安家,已經一年有餘了。
劉裕雖然家裡也窮困,卻時常接濟他們,再加上,劉裕在幾人之中武藝最好,在京口也有個京口猛虎的諢號,故而,兩人對他十分崇拜,總是不自覺的為他着想。
近來,氐秦那邊厲兵秣馬,動作頻頻,京口之地歷來是抵禦北方鐵騎的前線。
為了備戰,朝廷再次加高了稅錢,凡是架船通過州郡境內的大橋,不管你是要賣什麼,只要你是要做生意,便要交稅,這個稅錢,邊境沒有戰事的時候,或者撤銷,或者是十稅一,總還算能承受。
可是近來已經漲到了十稅五,一船的蘆葦才能賣幾個錢,還要交重稅,相當不划算。
幾人把雜草堆到路邊,劉寄奴抹了把汗,笑道:「不礙事,我先去把蘆葦收好,再去橋邊看看情況,若是官差管得嚴,我就背着蘆葦上橋,不架船,若是管得松,我再渡船過橋。」
魏詠之點點頭,若有所思。
「你想好了就成。」
劉寄奴拍拍兩手,把身上的雜草摘下去,幾個人坐在田壟邊休息一會,檀憑之望着遠方,感嘆道:「這樣平靜的生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要是哥哥他們也能看到,該有多好。」
檀憑之一家從江北渡河而來,一路披荊斬棘,不知道度過了多少艱難險阻,憑之的幾位哥哥全都死在了路上,檀憑之是帶著十幾個子侄,一道南下生活的。
魏詠之感同身受,眼中瞬間就盈滿了淚水。劉寄奴銜著稻草,既同情他們,卻又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畢竟,京口雖然是晉朝有名的軍事重鎮,但剛剛十七歲的劉寄奴,還從未踏入軍營,更沒有和胡人的鐵騎,弓馬親身接觸過。
「寄奴,這幾天我打算去投軍,你是怎麼想的?」檀憑之從無限感慨中恢復過來,徵求劉寄奴的意見。
在他們這些南渡的流民眼中,要是去從軍,便是老少爺們一起上,劉寄奴這樣的京口本地好漢,自然不能缺席。
寄奴點點頭,目光堅定的看着他:「我也正有此意,不過,我覺得,我們應該找一個好的時機去投軍,再等等,不急於一時。」
能等來什麼時機?
檀憑之想不明白,投軍這麼容易的事情,為什麼還要看時機。
北府兵那邊的徵兵標准,他早就已經探明白了,主要考察的就是應選之人的拳腳功夫。
最為重要的一項,就是開弓的臂力。只要能拉開一石的大弓,就算合格。
檀憑之和魏詠之一路從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