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十一章 帝國頑疾,李景隆有二心?

徐妙錦如何在國子監評選人才,校驗人才,那是她的事,朱允炆不想管,也管不著。
自從設置內閣之後,朱允炆終於從無數的奏摺中得以脫身,偶爾與內閣大臣與六部商議一些事情,倒也顯得輕鬆。
但隨着朱允炆對大明帝國的了解深入,便感覺一陣陣不安。
看似日益繁榮昌盛的大明朝,實際上便是一個活火山,而問題的根本,便在於佔地與納稅問題上。
朱元璋對待官員的手段殘忍,但對於自己家人親戚,卻是一等一的好。
朱元璋曾下令,子孫後代都要朝廷供養,也就是說,這些藩王、藩王的後人,不用去幹活,在家吃皇糧就可以了。
可朱元璋人是好的,出發點也是好的,但他的這一條規定,卻是實打實的缺心眼。其他的不好說,有一點可以肯定,朱元璋數學不好。
但凡接觸過「指數」的,就不會下如此命令。
你朱元璋時期才幾個人,幾口飯,可想過,經過二百年,你老朱家的後代都二十萬人口了,朝廷光養這些人,一年就需要花費八百六十萬兩的銀子,你也不看看國庫才多少錢?
還規定子孫後代不用交稅,好吧,你不交稅,但你好歹別佔地啊,一個個王爺,瘋了一樣的佔地,佔了地,所有產出都不交稅,國家靠什麼養活?
朱允炆記得後世一些統計,明代河南地區的親王土地,直接佔據了河南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
好嘛,感覺率土之濱,三分之一不是皇帝的。
讓朱允炆說,大明王朝的覆滅,與朱元璋埋下的這些禍根有着緊密的關係。
必須改變這一切!
也只有在自己所在時期改變,面臨的阻力更小一些。
可真的小嗎?
朱允炆可以想像,那些叔叔們,很可能以「不尊祖制」為由攻擊自己,而這些藩王,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然會反撲,現在的他們,可不是肥豬王爺,他們是手握重兵的狼。
不削藩,不收回兵權,自己想動他們,都動不了!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
帝王也並非是一言決天下事的。
朱允炆放下奏摺,對雙喜說道:「召解縉。」
不久之後,解縉便進入了武英殿。
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摺,遞了過去,說道:「卿家看過再回話。」
解縉拿起奏摺看了看,這封奏摺,乃是燕王府長史葛城秘密呈報,將朱棣即將進入京師,離開北平府時的盛況記錄的一清二楚。
「百姓夾道而號,軍卒哀鳴不止,人心所向,可畏可畏。」
葛城的話,讓解縉也心中一驚。
「燕王此番入京,動靜不小啊。」
朱允炆冷笑一聲,說道。
解縉躬身將奏摺放了回去,連忙說道:「燕王此舉,恐是擔心……」
朱允炆看着不說話的解縉,說道:「擔心什麼?擔心朕會把他扣留京師?呵,罷了,別的不說,便是這駕馭人心的本事,燕王便做得比朕好啊。」
解縉冷汗直冒,為燕王朱棣心驚不已。
皇上的語氣,很是冰冷。
似乎,動了殺機。
「皇上乃是一國之君,燕王不過是藩王,雖然他在北平經營近二十年,但只要皇上下令,調動大軍,頃刻便可拿下。」
解縉直言道。
朱允炆擺了擺手,深吸了一口氣,說道:「藩王頑疾,朕自有辦法。今日召你來,是為了一個人。」
「誰?」
「都督府斷事鐵鉉。」
「鐵鉉?」
「是啊,你對他如何評價?」
朱允炆看着解縉,嘴角帶著莫名的笑意。
對靖難之役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一定知道鐵鉉的名字,在後世,尤其是山東各地,有不少「鐵公」祠廟,其祭奉之人,便是明代鐵鉉。
這是一個給朱棣帶來極大麻煩,挽救建文王朝於危難之中的英雄。
濟南之戰,他憑著殘兵敗將,硬是阻擋了朱棣三個月之久,後鐵鉉又與大將軍盛庸合兵,乘勝追擊。
解縉作為閣臣,自然對朝廷官員有所了解,見朱允炆詢問,便回道:「陛下可是說的鼎石?」
鐵鉉,字鼎石,而這「鼎石」二字,還是朱元璋親自賜給鐵鉉的。
解縉見朱允炆點頭,說道:「鐵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太祖時期,便曾委任其禮部給事中,辦事勤勉。後調任都督府斷事,判決流利,懸案得消。鐵鉉頗有才幹,是一個棟樑之材。」
朱允炆看着解縉,看來這個人的目光也並不算差,並沒有因為鐵鉉現在官職低而小看了。
「著令鐵鉉進入兵部,任職左侍郎吧。」
朱允炆下令道。
解縉連忙答應。
朱允炆走到一幅地圖面前,看着北平的方向,對解縉說道:「我們的目光,可不能只盯着藩王。我們大明帝國,要做整個世界的明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