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十三章 新兵之策與商業之困

嚴格意義上來說,朱允炆對於新兵訓練是一竅不通的,但作為皇上,不需要精通細節,那是大臣需要做的,皇上只需要高屋建瓴,統籌大局便可以了。
憑著後世的眼光,加上歷史的底子,朱允炆草擬了一份完整的訓練方案。
方案分為五個部分:體能訓練、思想建設、戰陣布置、裝備更新、特種兵建設。
其中夾雜著從電視電影中學習到的特種兵訓練之法,古代戰場軍事指揮之法,古代優秀將領訓兵之法等等。
體能方面自然不必說,在這個冷兵器為主的大明王朝,士兵個人的體能、素質與戰鬥力,直接關係著戰場的勝負。
強化體能訓練,這是必然的。
總不能用走三步大喘氣,走十步就倒地的兵去打仗吧?
思想建設上,朱允炆不敢提什麼共產主義,想來想去,灌輸馬列主義最好的結果,那便是自己被打倒,還是算了。
作為帝王,那就從帝王的角度出發,尊重客觀事實,這叫唯物歷史觀。
沒有馬列信仰,咱可以宣揚「馬革裹屍」的英雄精神,宣傳「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宣傳「為君王分憂,以靖四海太平」的國家精神。
輔助以晉陞官職,惠及子孫的獎勵,足以讓士兵心甘情願地為朝廷賣命。
戰陣布置方面,朱允炆並沒有講太多,這方面畢竟是武將專長。但在這裡,朱允炆還是將「三大營」的構想提了出來,並主張演練新的戰陣與戰法。
裝備更新的問題,朱允炆尤為重視。
沒錯,明代初期已經有槍枝彈藥了,但這個時候的長槍名字叫火銃,短槍叫手銃,但這玩意射程實在有限,幾十米到兩百米之間。
而且打一槍之後,需要重新裝填才可以發第二槍,很難形成完備的火力網。
兩百米的射程,對於快速衝擊過來的騎兵而言,你還沒打兩槍,人家揮舞著馬刀就殺過來了。
至於火炮方面,雖然「佛郎機」現在尚未傳入大明,但大明還是有一些火炮的,比如神銃車炮、大將軍炮等。
這玩意還可以,射程更遠,可以達到3公里,甚至突破4公里。
不過這玩意就是一堆鐵疙瘩,動不動就是兩百到四百斤,這個時候大明又沒有卡車火車運輸,也沒有柏油路,一場雨下來,道路泥濘,誰能帶得動這玩意。
再說了,戰爭需要速度,快速穿插,快速機動,你帶著個大炮,光等你,一天能跑幾里路?
所以說,這玩意在大明,多數用於守城,或者是包圍了敵人城池之後,運過來大炮,把城門轟開。
將其作為一類獨立兵種,編配到戰陣之中是不存在的。
現在,朱允炆明確要求了,不僅要組建火銃隊,還要組建大炮隊,還起了個響亮的名字:
火炮部隊。
至於特種兵方面,朱允炆的要求更嚴格,要求在四十萬京營大軍中,選拔四千精銳進行特訓,名副其實的百里挑一。
兵部尚書茹瑺看着這一份近萬字的文書,手微微顫抖起來,抬頭看着鐵鉉,只見鐵鉉臉上的震驚之色尚未消退,滿眼都是欽佩與讚賞。「這,真的是皇上所作?」
茹瑺不敢想像。
當今皇上,真若有如此見地,那大明文昌武盛,將會出現!
真正的盛世,也將來臨!
而到時候,自己的名字,必然會留在史書之上!
鐵鉉逐漸恢復了鎮定,重重點了點頭,忍不住地讚嘆道:「皇上此舉,必然可行,強軍之道,也必然在我等手中完成。我現在才明白,這才是皇上裁軍十萬的真正底氣!」
茹瑺低頭看了一眼新兵之策,微微搖頭,說道:「我茹瑺作兵部尚書近十年,從未聽聞過如此真知灼見。如今皇上,先是推行內閣,整肅朝綱,又是推行新兵之策,錘鏈新軍。看來,我們這位聖上,所慮極遠。」
鐵鉉將文書收了起來,嚴肅地茹瑺,說道:「此事,還需與魏國公商議。」
「魏國公?只有魏國公?」
茹瑺吃了一驚。
鐵鉉看着茹瑺,也陡然明白了過來。
按理說,皇上雖然信任魏國公徐輝祖,但也不應該嫌棄曹國公李景隆才是,但皇上,竟絲毫沒提起過李景隆。
這意味着,李景隆並不得聖心。
鐵鉉微皺眉頭,說道:「我等遵聖上旨意便是,至於其他,那並非我兵部可以過問。」
五軍都督府的明爭暗鬥,還波及不到兵部。
鐵鉉並不想參與其中,只想儘早細化新兵之策,訓練京營大軍。
武英殿,偏殿。
朱允炆按照記憶,將世界地圖簡單地繪製了一番,看着南美洲的方向,目光又轉向了歐洲方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