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十六章 朱允炆與寧王的「殿中對」

寧王朱權,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於大寧。
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幽燕重鎮。
朱元璋將如此重鎮交託朱權,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蔡東藩老先生在寫《明通鑑》時,有這麼一個評價:「太祖諸子,燕王善戰,寧王善謀。」
換言之,在蔡東藩的判斷中,朱棣這樣的陰謀家與造反派,只是善戰之輩,而寧王,才是足智多謀的人。
事實上,直接解讀文字是片面的。
在「善」字之外,還夾雜著其他本事。
寧王不僅智略淵宏,而且驍勇善戰,數次與其他塞王聯合出擊,威鎮北荒。
控弦八萬,戰車六千!
這便是朱權的實力!
要知道,這八萬,指的可是八萬騎兵!而這些騎兵,又是以蒙古人為主形成的僱傭兵,即大名鼎鼎的朵顏三衛,其戰鬥力可謂是冠絕大明!
偏殿。
寧王朱權施禮之後,朱允炆含笑,安排雙喜等人出去,然後坐了下來,對朱權說道:「寧王叔,臨別之前,朕特意將你召入宮中,是有一些事不放心,希望寧王叔幫朕一把。」
朱權今年只有二十歲,面容白皙,長鬍須,頗有儒雅之風,見朱允炆說話平和,沒有皇帝的架子,也放鬆了下來,輕道:「皇上之事,便是大明之事,便是臣下之事。但凡皇上所託,臣不敢不行。」
朱允炆端著茶碗,微微品了下香氣,說道:「不知道寧王叔,如何看燕王?」
朱權猛地一驚,看着平靜的朱允炆,暗暗警惕起來,說道:「燕王為帝國北方柱石,即有謀略,又有膽識,擅兵事,縱橫馳騁,鮮有敵手。」
「呵呵,這個評價,很是中肯。可越是如此,朕越是不安。」
朱允炆拿出了李景隆寫的那份秘報,朱權躬身接過密報,回到位置上,展開一看,臉色頓時變得蒼白。
李景隆雖然將重點放在了朱棣身上,甚至是牽連著徐輝祖,但同時也捎帶了自己啊!
這個叛徒!
竟然出賣自己與燕王!
李景隆啊李景隆,從今以後,老子與你勢不兩立!
還能說什麼!
朱權連忙跪下,喊道:「皇上,臣絕無二心,此乃李景隆攀陷之言……」
「沒有說你,朕說的是燕王。」
朱允炆沉聲問道。
朱權此時哪裡還有心思關心燕王,再言道:「皇上,臣最近有些身體不適,想要留在京師尋醫問方,至於大寧,還請皇上另選良將……」
自保的最好方式,就是待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
在大明,距離增加不了美,只能增加猜忌。
萬一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時候,哪位大臣說自己擁兵自重,勾結五軍都督府,意圖不軌,那自己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啊。
易藩,堅決易藩!
朱權惶恐不安。
朱允炆上前,將朱權扶了起來,笑着說道:「寧王叔,若非信任你,朕如何會將此密報拿出來?寧王叔在大寧的所作所為,朕是清楚的。哎……」
朱權暗想,相信自己,那就是不相信四哥朱棣了?
看皇上長吁短嘆的,莫不是擔心四哥造反?
應該不會吧,四哥雖然猛,還不至於以卵擊石,自尋死路吧。
畢竟京師可是有四十萬兵馬,而北平府周圍還有四十萬兵馬,這還沒算其他地方衛所與大明水師。
「皇上,臣願為皇上分憂!」
朱權咬牙。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哥,對不住了,兄弟我也是被逼無奈,要怪,你就怪李景隆那個無恥的叛徒吧。
朱允炆看着朱權,哈哈笑了起來,說道:「分憂什麼的,且免了吧,我們來推演下未來一年內的北平情勢,如何?」
「推演?」
朱權疑惑。
這玩意還能推演?
皇上大人,你以為你是諸葛亮,一個破茅草屋可以推演天下三分,您這裡可是大明皇宮……
朱允炆走至桌案旁,將捲軸展開,大明輿圖顯露了出來,朱允炆拿起一旁的竹棍,指了指輿圖中北平府的位置,對朱權說道:「燕王叔有雄才,心思頗重。朕顧及親情,屢屢戒備,布兵北平,所圖不過是燕王叔忠誠二字。」
「然,人之野心,如烈火烹油,炙熱難消。朕心憂不已,如今只有你我二人,朕便直言,若燕王叔真有二心,他會如何行動。」
朱權看着輿圖,聽著朱允炆的話,幾乎想為燕王祈福了。這造反還沒開始,皇上都已經斷定你要反了,還打算推演下你如何反。
四哥,你活得也太悲慘了……
「皇上認為四哥,不,燕王如何行動?」
朱權沒辦法,只好配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