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亂世小地主》[大余亂世小地主] - 第9章 比賽(2)

面人推,用了三年時間開採夠足量的石頭。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修建洛陽城。皇宮由南向北由一條中軸線直通北方,傳說正北方的紫薇星上方是天宮所在地,所以中軸線從帝王的金鑾殿穿過,寓意天子,上天之子。

洛陽皇宮也因為中軸線成為軸對稱建築,分東六宮,西六宮。修建洛陽皇宮十萬人整整修建了三年。太宗文皇帝算是少有的文韜武略的帝王,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建好了洛陽城。也是大余王朝的帝都。

太宗遷都洛陽之後,北擊匈奴,西逼西涼,第一次將西域三十六國納入版圖。讓大余王朝一度四方臣服,八面來朝。可惜太宗駕崩傳位太子,也就是宣和帝,可惜宣和帝身體不好,資質平庸,基本都在病榻上度過。國內世家做大,掠奪資源,民不聊生。外部導致短短三年被周邊列國蠶食土地,屢屢進犯,割地賠款,節節敗退。

等洪熙帝繼位的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朝不保夕了。縱然洪熙帝不是庸主,奈何內有牽掣,外有強敵,回天乏力。再加上洪熙帝的母親出身卑微,只是宣和帝母親蕭貴妃的貼身宮女出身,而後早逝。

洪熙帝感念太子哥哥從小的撫養之恩,臨終之際還把皇位傳給了自己,所以沒敢擅動,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及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施政,致使繼位八年氣色有限。

洛陽坐北朝南是皇宮,東城基本都是官方機構和衙署。西城是達官顯貴的居所。只有南城是普通老百姓和守城禁軍的駐地。城外萬壽山還有京軍大營,五萬軍隊拱衛京師。

現在的洛陽百姓尊稱岳小風為大余文聖,所有的讀書人學子尊岳小風為師,達者為師。達者傳道受業解惑,賢之大者。自從昨天的四國文會大比結果出爐,大余王朝幾十年來第一次奪冠。很是讓人揚眉吐氣了一把。甚至把岳小風奉若神明,追捧至極。洛陽西城的文風書局門口人潮湧動,搶到岳小風詩詞的學子手舞足蹈,激動萬分。沒搶到的垂頭喪氣,哀嚎遍地。

三晉并州府里岳風每天更新一下《鹿鼎記》的新章節。《紅樓》已經寫完。岳家莊工業基地也正式投入使用,各事業和項目進展順利,常家配合的很好,迅速把幾種生意傳遍大余,還向周邊列國滲透。

這也給了錦衣衛很大便利,諜報網開展的如火如荼。岳小風每天吃吃喝喝玩玩,快活的不亦樂乎。他還不知道朝廷召他進京的聖旨已經發出。

北方涿州城外王子嶺關隘,據說一名王子路過此地英年早逝,所以取名王子嶺,後來太宗文皇帝在這裡建立了邊防軍堡,專門抵抗北絨帝國。

北絨帝國是由匈奴,韋室,羌,東胡,回回,女真等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上馬為兵,下馬為民的馬上民族,十分擅長騎射,野蠻至極,對大余很不友好。

其實派小王子骨兒汗參加四國文會是幌子,為了掩人耳目而已。真正的殺招就是此時,北方已經進入冬季,十一月天氣開始寒冷。西北風呼嘯刮過,草原的地平線上出現一個黑點,慢慢的黑點擴大,密密麻麻的北絨黑色騎兵奔涌而來,北絨帝國大將軍也是骨兒汗的親舅舅,皇后海舍兒的弟弟烏林察親率五萬大軍而來。

極北馬開始加速,騰騰的馬蹄聲傳來,地上飛起一片泥土,黃綠色的草地被踩的面目全非。王子嶺的守軍看到北絨帝國黑旗軍迅速點燃狼煙,吹起戰鬥號角。

奈何王子嶺僅有一千守關將士,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破空聲傳來,鋪天蓋地的箭雨襲來,馬上民族的騎射名不虛傳,不少軍士紛紛中箭倒地。有肚腹中箭的血流如注,有脖子中箭的血液噴涌而出,有射中大腿胳膊的,痛苦的**聲和慘叫聲傳遍整個王子嶺。

黑旗軍呼嘯而至,守軍倉促應戰,立刻短兵相接。游牧民族的彎刀在馬背上佔盡優勢,守軍的橫刀略佔下風。很多軍士被一刀封喉,脖子一涼鮮血淋漓,緩緩倒下,雙手捂着脖子瞪大了雙眼望着天空,似有無盡的遺憾和不甘。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