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理預期》[個人心理預期] - 第一章

去年看的,發一下書評。
整體評價:挺好看的。
篇幅較短、情節緊湊,可以一口氣看完。
閱讀體驗輕鬆不燒腦,跟着作者馬伯庸的敘述,嘻嘻哈哈就看到了第六章。
至於這是不是一本好書,得看個人心理預期。
我從第一章開始,就沒有把它當嚴肅文學來看。
雖然立意很嚴肅,但是字裡行間插科打諢,文風又有點輕佻」詞窮,找不到合適的形容,就這麼用着吧」。
而且,作者寫完這本書只用了11天,擺明了就是寫着玩兒—正因為我的心理預期如此,所以看完後反而對這本書評價較高。
偶爾讀到某些精妙雋語、以及某些與我所知的史實相契合的橋段,我總是忍不住被作者的文學功底折服。
但是如果看書之前就被「年度必讀榜」成功營銷到,事先把這本書封上「神作」地位,那看完可能會有點心理落差。
因為作者只在歷史性、技巧性方面稍見筆力,除了運荔枝,其餘篇幅都是以寫段子的方式完成的。
看得出來作者很喜歡在歷史細節里搗鼓,沉迷考據」估計唐朝一個筒車發明他都能寫十八頁」,所以整本書只在」如何運荔枝」上寫得事無巨細,其他方面就是意思意思交待一下。
比如,作者筆下的人物塑造其實並不出彩。
書里出現了很多人:杜甫、韓洄、李善德妻女、何履光、趙辛民、蘇諒、阿僮、楊國忠、高力士、魚朝恩………雖然我剛看完這本書,但是我每列舉一個角色,心裏都覺得挺陌生。
因為他們在我腦海里全都只有大致輪廓,中間一片空白,沒有細節印象。
人物形象如果塑造得好,會在讀者心裏留下深刻烙印;而讀完這本書里的角色,心裏就像被羽毛輕輕拂過。
提到某個人物,你想不起來具體是個什麼觀感。
唯一讓我比較有印象的反而是林邑奴這個小角色。
無論是前期他在主人這裡得到一碗酒的尊重,還是後期他慷慨赴死、捨身飼虎的忠勇,這個角色在我心裏很飽滿。
篇幅不多但已入木三分。
情節塑造也很一般。
我是從序言開始看的。
裏面提到一句「小說里那些通天陰謀、暗殺」,我以為會是十分驚心動魄的橋段,於是全程閱讀我都抱有極大的期待。

待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