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識知識》[管理知識知識] - 第一章

最近在看釋若老師的《智慧外腦》,明白知識管理的本質是管理知識。
知識只有被使用才能產生價值。
《智慧外腦:成為一個善思、會學、能寫的人》以下簡稱《智慧外腦》,是「知識網格化管理」發起人釋若,繼《寫作公式》之後的個人知識管理專著。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這本書的使命是提出「知識網格化管理模型」,打破個人知識管理的5大桎梏:連接失效、存儲無序、標籤混亂、管理失配、復用困難。
連接失敗:讀一本書,卻連五個讀書筆記都憋不出來;存儲無序:自認為有用的知識,隨手就收藏起來,卻落灰;標籤混亂:雖然也打了標籤,再找出來卻很困難;管理失配:雖然也看了很多書,但是卻做不出文章來;復用困難:有時候寫了筆記,但是卻不能再次復用。
是不是你也有相同的痛點,卻苦於無計可施?
你開始意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卻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跟着釋若老師,打造一個屬於我們的「智慧外腦」。
知識管理的本質是使用知識知識只有被使用才能產生價值,也只有在被使用的過程中,才能轉化為常識或經驗。
知識從小我們學到大,包括課本知識,生活中的知識,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學習知識,而不去使用它,就無法應對考試,也不會轉化為生活中的經驗。
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在看到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喜歡收藏儲存起來,生怕錯過重要信息,然後收藏夾快滿了,卻再沒打開看一眼,落灰了。
事實上,我們應當想清楚,我們儲存信息的目的是什麼,所以儲存之前最好先想一想,這個知識能夠產生什麼樣的價值,要不然只是把信息挪了個位置,還佔用了內存,得不償失。
那我們具體要怎樣做,才能讓知識產生價值呢?
釋若老師在《智慧外腦》中提出:使用知識是知識管理的本質。
知識只有在使用過程中轉化為常識,再用常識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成為你應對問題的智慧,形成一個學習成長的良性循環。
個人知識管理是圍繞實現個人的成長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決策活動。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個人知識管理越來越重要,而如何高效地做好個人知識管理,實現…

待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