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師》[混在三國當軍師] - 第一章 桃園三結義(2)

然!看來這裡就是三國時代沒錯了,現在正好是三國演義第一章桃園三結義的劇情,來的真是時候!

趙二也不含糊,學着他們的語氣道:「在下趙二……尚未有表字。嗯。」然後就不知該說什麼了。

劉備看了看趙二胸口,然後說:「趙二兄弟,既然來了就是客,在下與兩位義弟正準備在此結拜,不如趙二兄弟給我們做個見證人如何?」

當見證人?給劉關張?哈哈哈,這可真是面上有光的事啊,桃園三結義的見證人就是我,這可足夠吹噓一輩子的了!

趙二趕忙答應:「好好,沒問題,咱們這就開始吧!」

趙二雖然不知道結義的見證人該幹什麼,但是他看過現代婚禮的見證人怎麼乾的,想來應該都差不多,就是三人說完那套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詞後,自己再來一句見證他們三人結義,見證人趙二就好了。劉備也是這麼想的,本來也是臨時起意,也不在乎正不正規,於是桃園三結義就如同歷史上那樣上演了,唯一不同之處就是多了趙二這麼個見證人。

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趙二曰:「見證人趙二!」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在報上年齡時,趙二驚奇地發現劉備這廝居然才二十八歲,真是不可貌相。

結拜完後,劉備又看了一眼趙二胸口,然後說:「趙二兄弟,若是不急着回去的話,與我兄弟一起喝一杯如何?」

張飛也大大咧咧的說:「是啊,趙二兄弟,剛才誤會你了,老張俺得給你設宴賠罪才是!」

趙二本來對酒沒什麼興趣,本想拒絕,但又一想,古代的酒應該跟現代的不一樣,度數也不高,嘗嘗也好,況且他現在也有點餓了,正好吃點東西,就答應了:「好啊,不過賠罪就不用了,我也看出來老張你是個直爽人,不妨事的,咱直接喝酒就是!」

張飛一聽覺得趙二這人不錯,合自己脾氣:「哈哈,老趙你這人不錯,俺喜歡,走喝酒去!」

便高高興興得拉着他一起進了內堂,命僕人準備酒菜。不一會,酒菜上畢,就是一些煮熟的羊肉豬肉,外加一些生的蔬菜,外加一小壇酒。張飛主動給趙二倒了一碟酒,酒的顏色略黃,倒有些像醋,趙二猜測這應該是黃酒。嘗試着抿了一口,酒味很淡,還有點酸,大體上還可以接受,於是一飲而盡。張飛見了更高興,又給他倒了一碟,然後四人一起吃喝了起來。

劉備問趙二:「趙二兄弟是哪裡人,這口音似乎之前沒聽過?」

趙二說得一口流利現代普通話。但這普通話到了古代,反倒成了方言,而且是不知從哪裡冒出的方言。畢竟現代普通話的原型——北京話是清朝時才形成的,是融合了歷朝歷代北方多民族的口音形成的,三國時代壓根沒有。好在趙二對歷史知識多少懂點,回憶了下三國時期亞洲地圖後,順口胡說道:「我是……三韓人」

趙二也很無奈,本想說自己北京的,但自己家在三國時期叫涿縣,正好就是自己現在呆的位置,總不能當著涿郡人的面,用不是涿郡口音,硬說自己是本地人吧?說自己是國內別的地方的人也不行,以後走南闖北總會遇見其他地方的人,到時候很容易拆穿。而在中國東北方向,非游牧的民族就只有三韓和高句驪了,高句驪似乎一直跟中國關係不太好,索性說自己是三韓棒子,反正全宇宙最初都是棒子的思密達。

張飛說:「噢,怪不得你的打扮這麼奇怪。」

另外兩人也沒懷疑,點頭表示原來如此。

劉備張飛都是沒出過涿郡的本地人,關羽則是從河東郡來的。對於三韓這地方,只是隱約好像聽人說過有這麼個地方,但完全不了解。

趙二趁機說:「平時我都呆在屋裡,不怎麼出門,現在突然來這了,老張你借我身衣服吧,省的到時出門惹人圍觀。」

張飛滿口答應。

而劉備又看了一眼趙二胸口後,說:「要不趙兄弟你在三弟這先住上幾天,讓裁縫專門給你做身衣服,省得穿起來不合身。」

趙二心說這劉備還真是想得周到,當即答應下來,不過在看到劉備又一次盯着自己胸口看了一眼後,感覺有些不對勁。一開始趙二隻是以為他是在看自己奇怪的衣服,但看的次數多了,趙二就起疑了,於是低頭一看,發現劉備在看什麼了。

一本兵書,半截插在衣服里,半截露在外面,正好露出兩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練兵

1,古代涿縣與現代涿縣位置不同,現代涿縣位置在河北省涿州市。而三國時期的涿縣,位置要偏北一些,大致在現今北京市南部與河北省交界處。兩者距離倒是不算遠。

2,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三個政權,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