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華年》[金色華年] - 第5章 紅五月(2)

為了吃飽飯,辛苦總是值得的。

育秧的傳統方法就是先浸種,1.用30度溫水,把種子放進去,浸一晚上,瀝於水份放在有溫度的地方,讓他發芽,

2.把向陽(光照好)的田平整好用做秧母田,秧母田做法講究,先精耕細做,平廂,一米3寬,3米長。秧母田的大小,根據插秧面積而定,每個生產小組都有秧母田,集中栽秧時不誤農時,3.撒谷芽,浸種後2一3天,谷種開始發芽,俗稱谷芽,這時就將谷芽撒在秧母田中,讓其生長,為了防凍,3一4有時有寒潮,就蓋上塑料薄膜,可以保溫,生長更快,太陽大時還得掀開薄膜,以免高溫燒壞芽,再過三五天,小秧就有兩寸(六厘長)左右了,這時就要施肥,讓其更好的生長,小秧苗也象嬰兒一樣,也需要精心呵護。秧苗管理員隨時觀察秧苗長勢,調節水量多少,天氣晴朗多見光,下雨陰無蓋上塑料薄,當時的塑料膜很厚,但耐用可以多次重複使用,不造成浪費,當時也沒有白色污染一說,塑料背心袋也還沒有。整個農業體系中的工業部分物資匱乏。

秧苗長到10厘米左右,開始飽合施肥,給移栽<插秧>做好準備,生長大約一個月,5月初,就可以大面積插秧了。

插秧也分先後,比如冬水田就先插秧,所謂冬水田,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水,除了種稻子這一季耕種,其他時間是閑田,但保持一定的水位,有儲水功能,除了冬水田,還有就是旱田,旱田就是除了栽秧季節有水,收割完水稻後又把水放幹當旱地使用,種小麥,油菜或其他蔬菜,目的還是增產增收,解決溫飽,勞動者的智慧是無窮的,想出各種法子增加效益。

插秧前先要進行耕田,也就是先犁後耙,分機耕和牛耕兩種,當時以牛犁田為主,機器較少川北地區,丘陵地區,當時也沒有微耕設備,農耕機器是大型的而且還少,所以還是以牛當動力,一上午就消耗一筐草,這時生產隊牛棚的牛就有了用武之地,3百六十多天,最忙就是五月天,到處一片繁忙,搶種搶收最貼切,這段時間要收割油菜,小麥,搶種以插秧為主,還種一些玉米,早玉米前一個月就種了,玉米季節性不是很強,早晚種下都有。

五月也是最忙的季節,紅紅火火所以叫做大戰紅五月,五月是播種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年的希望,每一個人都很積極,不敢鬆懈。

從溝里到山巔,從平壩到坡上,從村前到村後,哪裡有土地哪裡就有勞作的身影。有挑糧的,有挑秧的,有挑糞的,有背化肥的,曬糧場上有打場的,有翻曬的,一前一後,你追我趕,不分男女都沒有閑功夫,田野間充滿了歡快的笑聲。這就是那個年代農村的真實畫面。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