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學院的上下》[魯迅文學院的上下] - 第一章

在《生死疲勞》的新版發佈會上,余華講述了和莫言同屋而居的歲月,兩人的友誼始於魯迅文學院的上下鋪。
在文學創作研究生班,莫言和余華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同居時光,那時候莫言已經在文壇呼風喚雨,《紅高粱》紅透大江南北,而余華是尚未寫出《活着》代表作的後起之秀,但這一點不影響莫言對他的欣賞,不影響兩人惺惺相惜的寫作時光。
兩人一起寫作,各佔一桌,安靜的室內只聽見彼此的呼吸和寫稿的沙沙聲,有時候兩人會不約而同地停下,思考片刻然後回頭,視線碰撞在一起,笑容湧上來,靈感卻沒了,這下兩人都寫不下去了,後來為了避免兩人眼神對上,莫言在中間掛了一個掛曆,這個掛曆還是從垃圾桶里撿來的。
就是在這樣簡樸而充實的日子裏,莫言寫了《雪國》,余華寫出了《在細雨中呼喊》,也寫出了兩人多年的友誼。
發佈會上余華說,假如用中國文學中的某一本書來解釋我的《活着》,那一定是《生死疲勞》。
他毫不掩飾對《生死疲勞》的喜愛,說當年看完的第一感覺就是很嫉妒,怎麼寫得這麼牛逼呢,再讀第二遍又很高興,為中國文學高興,這是一部偉大的小說。
莫言的《生死疲勞》只寫作了43天,但卻構思了43年,當年一人一驢的情景時常在他腦海中閃現,卻無法找到合適的形式表達,直到有一天看到六道輪迴的壁畫,才給腦海中的故事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架構,重新啟用稿紙手寫,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奮筆疾書43天,成就了五十萬字的巨作《生死疲勞》。
《生死疲勞》以地主西門鬧含冤被斃,在閻王殿反覆抗議,結果被一再投胎為畜生為線索,以高木東北鄉為縮影,記錄了中國大地上,從二次土地改革直到改革開放,五十年間的各種運動和變化,西門家和藍家在改革變動的歷史階段被裹挾的生死掙扎。
自認為樂善好施,勤勞致富的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後被槍斃,來到地府喊冤,惹得閻王十分煩惱,即使用了地府最殘酷的刑法—進油鍋,把西門鬧炸的嘎嘣脆,一敲就碎,倔強的西門鬧依然不屈服,無奈閻王准許他去投胎報仇,卻陰差陽錯的進了畜…

待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