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來臨,建立避難所苟到最後》[天災來臨,建立避難所苟到最後] - 第8章 設計組超過1萬人

能源系統也很重要,如何在末日里能獲得穩定且安全的能源,這也是很困難的。

隨着設計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越來越跨行業。

項目組的成員也逐漸增加,設計人員在不到一周內增加到10000人。

其中最低都是博士級別,否則是沒有資格瓜分80億設計費的。

對了,設計費用已經增加到了80億。

為了能協調好這上萬人的設計工作,項目組專門聯繫了某知名計算機網絡科技公司。

請他們派人專門負責做計算機網絡建模,把設計要求做成蜘蛛網模式的任務。

分解成數十萬個小項目,每完成一個都會有超過十組同項目的人員進行檢測抽查,不合格的全部打叉,重新來過。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也吸引到了真正的大牛注意,比如國內著名天文學家,航天工程院士袁老。

79歲高齡的他,帶着團隊也加入進來,似乎感覺這個項目很有趣。

他主要負責未來可能出現的太陽風暴,星球磁場旋轉失衡,衛星信號出現故障這些問題。

他的建議是,發射一顆或者更多的私人小衛星。

這些衛星需要特別定製,每一顆的造價增加十倍,功能卻減少十倍。唯一的好處就是,更安全,不容易損壞,就算是被隕石砸到,也不會影響工作。

而且運營的時間更長久,最低使用年限為120年。

楊帆陷入沉思,這位袁老加入項目組是別有用心啊。這是給自己的研究成果找冤大頭的吧。

但是,經過仔細考慮,發現似乎有自己的衛星還是可以的。

功能減少十倍也沒什麼,足夠避難所使用就行了。

然後問了問造價,國際第一大火箭發射公司,最大的火箭一次發射成本65個億。

一次可以發射90顆小衛星。

因為他需要定製的衛星需要更特殊的金屬,所以重量要大三倍,只能發射30顆。

接下來是衛星的費用,袁老給出成本價,3.8億一顆。

楊帆吐了一口涼氣,這只是民用小衛星啊,算上發射成本,200億都不一定打得住。

還有後期的維護,運營,每年都是錢啊。

但是想到了末世,到時候,似乎養得起。好吧,最後還是沒有抵擋擁有私人衛星的誘惑,點頭同意了。

接下來就是組建衛星指揮中心,有了這個衛星才有意義,不然衛星在天上。

60座丘陵之一被提前規定了用途,設計組開始發佈任務,提出設計要求。

30顆衛星,經過袁老的講解,知道了衛星的種類,分別為通訊衛星,科研衛星,探測衛星,遙感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

最後,他定下了,5顆通信衛星,可以提供100000部衛星手機的使用,包括網絡信號等。

科研衛星10顆,這是為了以後組建自己的實驗團隊的。

氣象衛星5顆,這個很重要,為了以後能時刻觀測星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