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睜眼,小福女她靠賣果子暴富了》[一睜眼,小福女她靠賣果子暴富了] - 第6章(2)

——」

果兒一聽,原身以前還有這愛好?那以後自己更多的手藝露出來,可都有了合理的借口,這樣一想果兒心裏坦然多了。

姚老爹平時話不多,聽說了今天的事也難得地開口誇了果兒幾句。姚三柱見老爹都開口誇自己閨女了,也忍不住嘚瑟起來。

「……真不愧是我姚三柱的閨女!那聰明勁兒可不隨了我?她今兒能給咱家掙三十文錢,過些日子就有本事掙更多的錢,爹、娘,咱們擎等着享果兒的福吧。哈哈哈哈……」

直到姚老爹忍不住用筷子敲了敲桌沿,姚三柱這才閉上了嘴巴。

姚果兒這時徹底放心了,家裡人樂見其成,那她以後就可以繼續這條賺錢的路子。可惜家裡沒有好一些的紙,下回貨郎來的時候可以求他給帶些合適的紙張。

吃過了飯,離天黑還有段時間,幾個小孫子由哥哥們領着,到村裡找小夥伴們盡情撒歡去了,姚老爹背着雙手悠閑地踱出自家院門,朝村**走過去,村裡的老一輩人養成的習慣,飯後聚在那棵高大的皂莢樹下乘涼,聊天。

姚鐵柱抄起扁擔去村頭的古井邊給家裡的水缸中挑水;姚二柱拿了把斧頭開始劈柴;姚四柱則趁着天色還亮,坐在院子里繼續編他手裡的竹筐,快要秋收了,趕着多編織一些,趕集的時候好拿到集上去賣;

至於姚三柱,已經找不到人影了。

陶氏搬了個板凳坐在屋檐下,拿着一把蒲扇一下一下扇着風,順便囑咐幾個媳婦兒從院子的草棚下取了幾株晒乾的艾草開始熏屋子。

農家人的窗戶上可沒有窗紗這種金貴的東西,到了夏季,天黑前家家戶戶會在屋子裡點燃艾草熏屋子,等一把艾草燃盡,屋子裡煙霧逐漸散去天也黑透了,再回屋睡覺。

這樣熏過的屋子就是夜裡打開窗戶睡覺,也少有蚊子再飛進來,就是氣味有些不好聞。

夜幕漸漸降臨,忙累了一天的農人們這才進屋準備睡覺。

一家四口回到西廂房,包氏跟姚三柱兩個圍着又喜滋滋地誇了一通,果兒只覺肉麻都快聽不下去了。

包氏眼珠一轉,想起一件事:「對了果兒,咱家掙錢有個規矩,就是各房自己賺的錢只要交七成到公中就可以,剩下的三成各房自己留着。

所以說,你今天掙了三十五文錢,其中有十文錢應該是咱們三房的私房錢。」

「對對對,這個可得給咱閨女說清楚,下回掙了錢別傻乎乎都花到公中,還有三成給咱自己留着。閨女,呵呵呵,下次掙了錢拿回來爹給你存着。」姚三柱也在旁提醒道。

包氏衝著姚三柱一個眼刀子飛過去,姚三柱不笑了。

還有這麼一個規矩?真是太好了,那麼以後自己就是藏點私房錢也能說得過去,果兒心裏的小算盤歡快地撥弄着。

一家子高高興興說著話,何氏說到興頭上,乾脆小聲跟果兒說起陶氏掌家的摳門兒來。

「……你奶那可不是一般的摳,咱家一年到頭難得有油吃,農忙的時候,你奶會在集市上買一小塊豬皮回來,扣在廚房案板上的碗底下,燒菜的時候就把豬皮拿出來在鍋里抹一遍,鍋底沾上一層油脂,就算是開葷了。

一小塊豬皮能用上好長一段時間呢,等那皮被抹的越來越薄越來越黑,你奶就把那豬皮剁碎了添到雞飼料里去,一點兒都不會浪費。」

果兒聽得笑到肚子疼,包氏跟兒子也捂着嘴笑得停不下來。

姚三柱跟着妻兒沒心沒肺笑了一陣,才後知後覺媳婦兒說的人是他親娘。便有些不自在地咳了兩聲道:「你跟孩子胡咧咧個啥?咱娘那是會過日子,那叫儉省,你個癩婆娘不知道學着點兒還背地裡亂說嘴。」

何氏並不怕他,但也閉嘴不再說下去。

姚三柱這才把目光看向兩個兒女說道:「還不是窮鬧騰的,咱家早年不是這樣子,早些年咱家的光景可是跟隔壁你二爺爺家差不多,自家有地,足足有十二畝呢。」

包氏在旁見丈夫說的玄乎,不由翻了個白眼,心裏暗自嘀咕自家啥時候光景跟隔壁二爺爺家差不多了?

姚三柱繼續叨叨家史:「後來你們小叔出了事,斷了一條腿,為了給他治病,家裡花光了積蓄還不夠,把地也賣了,臨了還欠下一屁股債,這才開始吃不飽飯的。

這些年為了添飽肚子,家裡租了大地主王家十五畝地,全家起早貪黑地幹活,一年到頭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的,總算把欠的債還得差不多了。唉!」

大地主王家對果兒來說不算陌生,因為當初在樹上當阿飄的時候曾聽姚老爹提起過,是這附近十里八鄉有名的大戶人家,王家大宅並不在上姚村,而是坐落在離上姚村不遠的十八里鋪,附近很多村子周圍都有他家的地,包括上姚村。

所以說,現在的姚家,其實就是一窮二白的佃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