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日不落》[正德日不落] - 第2章(2)

>

楊廷和仔細的聽着朱厚照的話,頓時一下子就陷入了深思。

「殿下的意思是像曲轅犁、灌溉水利工程、各種的生產工具等等也是可以緩解這種矛盾?」

「嗯!」

朱厚照點點頭說道:「因為這些工具極大的提高了農民耕種土地的效率,讓一個農民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

「如果只是單純的增加土地供應的話,以我們現在農民的耕種效率來說,這一個農民一年可以耕種多少土地?」

聽到朱厚照的話,楊廷和想了想說道:「這要看這個農民有沒有牛,使用的工具如何,以及是否精耕細作。」

「如果沒有牛的話,即便是累死了也耕種不了幾畝地的。」

「有牛,再加上有各種工具的話,一個農民一年是可以耕種十畝左右的土地,如果粗放式耕種的話,最多也就是耕種幾十畝。」

「說的好,這就是差別!」

「有牛和沒有牛,差別非常巨大,有沒有合適耕種工具也有着巨大的差別,可以耕種的土地數量甚至於可以相差好幾倍,甚至於十幾倍。」

「如果只是單純的增加的土地,在耕種能力、效率沒有得到提高的情況下,這也意味着根本就沒辦法將多餘的土地開墾出來耕種。」

「所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提高耕種的技術同樣也是環境人地矛盾的一種辦法。」

「同樣的,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更多的產出糧食,這也是一個辦法,種小米和種麥子的產量有着巨大的差別。」

「農民都是在不斷的篩選出優良的種子傳下去,一代代的篩選之下,種子越來越好,產量越來越高,自然就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如果我們能夠培育出更多的高產的品種,那麼在有限土地的情況下,產出的糧食就更多,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朱厚照鄭重的點點頭說道:「另外像小麥本身並不是我們中土的產物,而是從外地傳進來的,如果我們能夠去到更遙遠地方、更多的地方,說不定我們就能尋找到更多像小麥這樣的農作物,以此來提高我們的糧食產量。」

「而且小麥在旱地里種植,水稻在水田裡種植,說不定在世界的一些地方,還有不同的農作物,可以在更乾旱、更寒冷的地方種植,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地增加土地,讓原本不能種植糧食的地方變成可以種植糧食的良田。」

「沒錯,沒錯!」

「確實是如此!」

楊廷和聽完,連連點頭。

今天和自己的這個學生討論一番,也是讓楊廷和大有收穫,頓時間覺得以前所讀的那些書真的是死讀書了,竟然還不如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

「殿下,這些都是你自己總結出來的嗎?」

想了想,楊廷和還是覺得有些難以置信,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竟然能夠有如此深的見識。

「哈哈,那是當然。」

朱厚照一聽,頓時就跟小孩子一樣,驕傲的抬起了自己的頭。

這讓楊廷和也是微微一笑,終究還是一個孩子,雖然聰慧妖孽,但畢竟還是小孩子。

「老師,你看看我所發明的這個東西。」

「這是我根據《王禎農書》上所記載的生產和改進的一種新紡織機,這種新式的紡織機,它有幾十個錠子,可以同時紡織幾十股棉紗,它的效率是現在普通紡織機器的幾十、上百倍。」

「如果這樣的機器能夠大規模的運用起來的話,它就可以極大的提高我們紡織布匹的速度,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生產出更多的布匹來,讓更多的人有衣服穿,可以買到更加廉價的布匹。」

朱厚照將話題回到了眼前的這個紡織機器上面。

「原來如此!」

「殿下是想要通過提高勞動效率的方式,以此來增加社會財富,緩解矛盾。」

楊廷和一下子就明白了,眼前的這個太子,他並不是真的不學無術、好旁門左道,而是有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

「是的!」

「我現在還小,能夠做的事情很少,剛好我又看到了這本書上面所記載的各種機械,於是就嘗試着去看看能不能將這種機械給做出來。」

朱厚照點點頭說道。

「是臣誤會殿下了。」

「殿下之見識讓臣欽佩萬分,更難得是還能夠學以致用,為黎民百姓着想,此乃社稷之福,黎明百姓之福!」

楊廷和對着朱厚照非常認真的行禮,整個人也是對朱厚照欽佩萬分,這樣的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能夠想到這些,並且還去親身的實踐,不佩服都不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