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 - 第一章

不禁感慨了,為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有趣。
可惜的是,這種文明要衰落了,因為它過於閑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
埃及給人的是神秘的,無論是金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
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這些東西罷了。
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繫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緻,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為那些古老文明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着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塔奧秘的古文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為戰爭,因為時代,因為政治,因為功利,那些原來應該流傳千年的建築、文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
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我們至今仍可以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纍纍,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迹就會留下「到此一游」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氣息。
「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
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嘆的名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嘆,泰姬陵在哀嘆,黃河在哀嘆……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文明千年的歷史,才會有我們光輝的現在。
中華…

待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