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春嬌》[畫堂春嬌] - 畫堂春嬌第100章

「這都是怎麼了?」
盧雁依笑着問。
眼前這人人歡天喜地好似過大年的模樣,堪比秦牧原前來納徵那日。
金桂早就奉了任氏的命令守在這裡,聽盧雁依詢問抿嘴一笑,道:「九姑娘辛苦了!
大夫人準備了接風家宴,還請四夫人、九姑娘、十一少爺過去。」
他們剛回府,連衣裳都未來得及換,通常不會這麼急。
再說了,不過去幾日莊子上,又不是什麼遙遠的地方,哪裡需要接風?
金桂笑吟吟道:「大夫人都安排好了,只管隨婢子來,是天大的好事兒呢!」
賀氏一頭霧水,盧雁依扶着她的胳膊笑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去瞧瞧怎麼樣?」
因是家宴,賀氏便各賞了兩位伴讀一個荷包,讓他們各自回家。
盧鳴修拉住盧雁依的手蹦蹦跳跳,好奇地問:「姐姐,會是什麼呢?」
其實,盧雁依也在心裏感到好奇,不過就離京幾日,能有什麼大好事?
況且,這件事看起來還跟她有直接干係。
金桂引着幾人往雲鶴堂而去,經過待客的小廳,直接到了任氏的卧室外間。
這是極親昵的舉動。
初夏時節,紗簾都揭了起來,清風穿堂而過。
梅瓶中插着的芍藥花怒放着,暗香盈滿屋。
任氏穿着一件半新不舊的常服,見幾人來了忙招呼道:「離開宴還有幾日,就咱們幾人,先說說話。」
金桂領着幾名丫鬟伺候着三人坐下,上了茶水糕點。
任氏握着盧雁依的手,笑眯眯道:「你們才剛回京,估計是還不知曉呢。
我這便先討巧做個報喜鳥,也沾沾喜氣。」
盧雁依忙道:「大伯母萬莫如此客氣,折煞侄女了!」
賀氏也道:「她一個小姑娘家懂什麼,有什麼事大嫂只管吩咐。」
「哪有什麼事?」
任氏笑道,「今兒一大早,晉王爺從宮中出來。
如今這京里恐怕都知道了,王爺得了聖上親眼。」
「要我說,依依真是個有福氣的好姑娘!」
任氏將盧雁依上上下下瞧了又瞧,滿心滿眼都是說不出的滿意。
晉王這門親事,盧家起初除了狂喜外,頗有些誠惶誠恐。
無他,晉王在民間的名聲跟那幾樁血案連在一塊,聽上去就令人害怕。
雖然他有一個「京城四大公子」之首的名號,卻都知道是因為他的風姿綽約、姿容俊美的緣故。
對他本人,知之甚少。
皇親國戚又怎麼樣?
天底下姓秦的破落戶還少嗎?
不受寵的皇親,日子過得還不如那平頭百姓呢!
秦牧原除了金吾衛大將軍這一皇上隨時能收回去的虛銜,連實缺都沒有。
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個空有名頭的花架子。
而如今則不一樣了!
正武帝的做法,擺明了告訴全天下的人,晉王就是他最看重的弟弟。
要知道如今皇室有封號的、仍在京城的,就只有淮南王與晉王。
淮南王是正武帝的親弟弟自不用提,這位晉王卻除了那幾件血案,在朝堂上不顯山不露水,從未聽過有何聖眷。
盧雁依被她看得羞紅了臉,心中卻在思量着:上一世絕無此事。
要不然,她也不會因為盧麗婉的挑撥就信以為真,其中也有秦牧原在外的名聲太過殘酷的緣故。
正武帝用他,也防他,從未顯露過任何親厚之意。
就在接下來的秋季,黃河決堤。
事關秋收,地方官員卻為了保住官位隱而不報。
又有奸商囤積居奇,見縫插針地發國難財。
以至於汴州千里良田變赤土,百姓流離失所餓殍滿地,盜匪橫行。
終於是紙包不住火,正武帝震怒,一連指派了好幾名朝中重臣奔赴汴州。
治水、查貪腐、平匪亂,種種千頭萬緒一時難以奏效。
最後,是秦牧原主動請命,正武帝將他任命為欽差大臣,持天子劍前往。
第37章  大將軍果然料事如神秦牧原在汴州的雷霆手段,上一世盧雁依是在閨中聽聞。
那時,她因為蘇梓涵一事被視作盧家之恥,在禁足期結束後仍然被嚴加管束。
玉芙院成了一個盧府中的一個孤島,除了賀氏和別有用心的盧麗婉之外,再無其他訪客。
這樁消息,賀氏恐她更懼怕嫁入晉王府,便閉口不言。
賀氏哪裡知道,有盧麗婉添油加醋地告訴她,晉王是如何冷血無情,一到汴州就大開殺戒,借天子劍先斬後奏處理了大批官員。
「姐姐你不知道,我聽說啊,從行刑台上流出的鮮血,把半條黃河都染紅了。
要說那些貪官該死,可晉王連三歲小兒都不放過,太可怕了!」
盧雁依如今知道,面對那一塌糊塗派系盤根錯節的局面,秦牧原只有動用王爺特權,方能快刀斬亂麻。
他用鮮血開路,快速平定局勢,才是對受災老百姓最好的做法。
而且,哪有什麼「連三歲小兒都不放過」的事,純粹是盧麗婉為了嚇唬她的捕風捉影。
可那個時候,她聽了盧麗婉的描述後,一連好幾個晚上都做

猜你喜歡